224冷静
寇骁不是没预测过圣旨的内容,但他以为会是和岭南暴乱有关的,毕竟最近南越没什么大事发生,但当路过城门口,听着守城门的小吏用喜气洋洋的语气说“寇将军,您知道吗王爷要娶妻了呢,皇上还是惦记着咱们王爷的,听说给选了一位秀外慧中又美貌天仙的女子,王府很快就要办喜事了吧”
这个消息一下子就把寇骁砸懵了,四周的人眼睁睁的看着这位近来脾气好了许多的大将军突然一鞭子甩出去,直接将城门口的一座镇宅神兽的耳朵给砸掉了,然后盯着那小吏沉声问“哪儿来的消息今日圣旨的内容已经传出来了”
那小吏已经后退了数米,惊恐地跪在地上,他忘了,以前寇将军入城时他都是低着头避得远远的,太久没见将军发怒,他居然疏忽了。
他跪在地上颤巍巍地说“是是的,之前有百姓在王府门口听到的消息,瞬间就传遍全城了,如今大家都知道这个消息了。”
他心想难道寇将军不想让顺王成亲毕竟成亲了才能有嫡子,也许这二位的关系并不如表面的和谐,否则寇将军怎么发这么大的火呢
也有人觉得,也许外头有关这二位的流言蜚语是真的,一位要成亲了,另一位可不就气昏头了么
不管这样,此时此刻没人敢在寇骁面前喘口大气,更没人敢冒头劝说一句,一个个如石雕站立不动。
寇骁的亲卫们也许久没见自家将军发这么大的火了,想了想,还是有人上前劝说“将军,消息真假还得回王府看看,您”
他们这些贴身侍卫比外头的人看得更明白些,寇将军和顺王应该确实有些不清不楚的关系,但这关系到哪一步了他们也确实不知。
反正,他们没觉得这个消息有哪里不好,不管如何,这南越顺王府确实需要一个稳重的女主人操持内务,而不是全靠一个小太监撑场,虽然那个小太监一点不简单。
寇骁气是气的,但更多的是在想其他问题,比如李煦接到圣旨后是什么反应,是否会直接抗旨不尊或者他接完圣旨有没有什么计划,要怎么把这个不知名的女人甩掉。
这才是寇骁关心的重点,一份赐婚的圣旨不算什么,重点是李煦的反应。
“走,先回一趟军营,今日不进城了。”寇骁掉头骑马离开了,他觉得需要给李煦一点时间好好想想,现在回去对方要是没想清楚,给他一个他不喜欢的答案,他估计真会发疯。
亲卫们不敢再说什么,默默地跟在他后面,等他们走远,那些石化的百姓和城门口的士兵才暗暗松口气,有种劫后余生的幸运感。
一名老兵还感慨道“寇将军如今脾气真是好,都气成这样了,居然没杀人也没打人,换作以往”
“别胡说寇将军从不胡乱杀人,他杀的都是该杀之人,这种话可别让别人听见”城门小吏严肃地警告了他。
寇骁快马回到军营,大家见他去而复返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尤其是看到寇骁脸色的士兵,更是以为又有海贼打上岸了。
姜秋明正准备离开,他约了纪韩宇谈应对探子潜入南越的事情,刚要走就看到寇将军阴沉沉地走进来,第一反应是皇帝的圣旨可能不太好。
他避开三米外,行了礼问“将军怎么又回来了,您应该还没走到王府吧”
“嗯。”寇骁淡淡地回了个字。
“那您这是”
“本将军今日还有要事要处理,没时间回去不行么你这是要盘问本将军的行踪”
“不不,属下不敢,属下还有事,先行一步,您请便。”姜秋明说完脚底抹油地跑了,没敢去碰这个随时会炸的地雷。
他进了城,本要直奔回家,路过王府时想了想还是上门去问了问圣旨的内容,也是凑巧,寇骁在城门口发怒地事情传开后,百姓们也不敢再讨论圣旨赐婚的事情了,姜秋明自然也就不知道这回事。
他刚靠近王府大门就觉得气氛有异,刚要离开就见刘总管陪着一个年纪颇大的太监走出来,见到他使了个颜色,并没有与他打招呼。
但那大太监已经见到他了,便停下脚步问“这位是”
刘树赶紧回答“这是寇家军的军师,负责传递公文的,想必是军中有事找王爷。”说完他朝姜秋明说“军师大人,王爷此刻在书房,您请进。”
姜秋明朝他们行了礼便大步走进王府,转了弯才回头,问随行的下仆“那位就是传旨的大太监”
“是。”
“圣旨上说什么了”
那人犹豫了一会,摇头说“奴才不知道该不该说,您还是去问主子吧。”
刘树领着人走出王府,到街上随意溜达,让对方看看闽州的风土人情,好回去交差,对方的心思显然不在逛街上,试探着问“王爷与寇将军相处的可好见你与刚才那人挺熟悉,你们经常打交道”
刘树谨慎地回答“经常也不至于,不过寇将军很敬重顺王,军中大事都会向王爷汇报,军师常来送公文,便更熟悉些。”
刘树哪怕心里不喜欢寇骁,这时候也是护着他的,毕竟他才是自己人。
“哦如此说来,寇将军还是个明事理的人,皇上担心寇将军年轻气盛,不服管教,看来是多虑了。”
“您可别听外头胡说,把寇将军传的多霸道似的,其实寇将军有勇有谋,明辨是非,而且忠于皇室,虽然在政务上有些欠缺,但他年纪轻,有的是机会弥补。”
杨公公诧异地看着刘树“你小子眼界那么高,能让你如此夸赞,想来寇将军确实不错,别是你被他收买了吧”
刘树立即放下脸,发怒道“您这话是何意咱家对王爷的忠心日月可鉴,谁都收买不了。”
“别生气啊,我开玩笑而已,谁不知道小刘总管是王爷的贴心小棉袄,只是感慨你对寇将军的高度评价罢了。”
“哼,也没多高,寇将军也就这些优点,缺点一大箩筐,光是不通礼仪就令人头疼,而且您是没瞧见,他就是个乡下土包子,什么都没见过没吃过,太丢份了。”
“南越如此偏僻,孤陋寡闻些也属正常。”
在军营里发呆的寇将军打了个喷嚏,觉得是李煦在想他了,顿时有些坐不住,想回家了。
李煦在书房里练字,练字能静心,虽然他的心一直挺平静的。
其实不想要这门婚事的话,他有无数种方法搞砸这门亲事,可他也不能不顾女方的声誉,要想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才行。
眼见天都黑了,他点燃油灯,喊了人来问“寇将军回来了吗”
下人如实回答“未曾。”
过了一会,有人来报,说是姜军师来了,李煦不知道他的来意,将人请进来。
姜秋明在外头逛了会园子,又问了几个下人,终于还是把事情问清楚了,也明白寇将军去而复返不愿回家的原因了。
遇到这种事,他家将军会发怒很正常,但有家不回就不好了,王爷可不像是会哄人的样子。
他硬着头皮替寇骁扯了个理由,“王爷,将军今日还有这事,不能及时回来,命属下来告知您一声,让您不用等他了。”
李煦不知道圣旨内容会那么快传开,因此也没多想,点头后对姜秋明说“这段日子听说都在排查城内的百姓,揪出来不少探子来,你辛苦了。”
“这是属下分内之事,王爷言重了,而且能如此迅速地抓到人,官府的配合也很重要。”
李煦该知道的都知道了,因此没有细问,只是交代“既然查问过一遍了,暂时就这样吧,快过年了,别让百姓以为出了大事,心不安。”
“属下明白,将军有交代,故意留着几个人没抓,想留着他们向外传递消息用,此事便算了结了。”
“嗯,若无事就在王府用晚膳吧。”
姜秋明刚撒了慌,哪里敢在王府多呆,立即说明自己约了纪韩宇,如今已经过了时辰,该走了。
李煦没理由留人,等他离开后去和小公主吃了晚饭,晚饭期间,父女俩难得安静地没说话,直到用餐结束,小公主才闷闷不乐地问“父王,我是不是很快就要有新的母妃了”
李煦反问“那你想要个新母妃吗”
“当然不想的,您娶了妻,就会有其他孩子,姝儿就不是唯一了,而且弟弟妹妹太可爱的话,您就喜欢别人去了,不喜欢姝儿了。”
“你怎么会这么想你是父王的掌上明珠,父王最爱的就是你了,父王可以保证。”
小公主低着头说“可到时候,王妃一定不会让姝儿继续胡闹的,女子该娴静端庄,如果是在宫里,就没这么自由了。”
李煦摸着她的脑袋,替她理了理发髻上的珍珠头绳,安慰道“这里是南越不是皇宫,不用遵守宫里的那一套,而且你平时也没胡闹啊,该学的都学了,夫子对父王说,姝儿学的很好呢。”
小孩子被人一夸,立即眉开眼笑起来,刚才的不痛快也没了,“夫子真的夸我了”
“当然,父王不会说谎。”
“那明日我给夫子道谢,他平日都没怎么夸过我呢。”
李煦想到那位年轻小书生,笑着替他解释了一句“他自己都还是要人夸的年纪,估计没想到吧。”
两人说完话,李煦在后院散步,刘树陪着杨公公出门了,他就只能问贺遵“你知道女子被退婚会有什么影响吗”
“轻则声誉受损,很难找到下一家,重则自尽的也有。”
“那就是说,普通的办法退婚并不可取了。”李煦自言自语道。
贺遵觉得王爷心肠太软,一个女子而已,不喜欢不娶就是了,虽然是赐婚,但他们要退婚也不难。
不过他还是建议说“这位中郎令之女以前属下听说过,名声不错,如果一定要有个王妃,这样的女子也不错,她大老远来到南越,无依无靠,一定不敢违背您的意思,就当个摆设也好,能堵住外头的嘴,也让皇上安心,退了这位,皇上也会寻求下一位的。”
李煦点点头,把他的话听进去了,尤其最后一句,他不可能一辈子不娶妻,除非理由正当,但要问鼎帝王之位,他最好是有继承人,这时候人们对子嗣的看重格外执着。
“娶是不可能的,但要想个一劳永逸的办法,免得以后年年为这种事发愁。”李煦想,要是在现代,他还能找个代孕,想生几个都行,这古代,他上哪找个孩子去
不是没考虑过抱养,慈幼局里没人要的婴儿好几个,但认养孩子也不是那么轻易的事,他养了就要负责,何况他已经有个闺女了。
“那您不如先让人去探探口风,也许那位大人也不愿意和您结亲呢”
李煦一晚上的坏心情被这句话逗笑了,“你倒是实诚,这话说的嫁给本王有多委屈似的,不过如果这样就最好了。”
李煦原以为寇骁只是晚些回来,结果直到半夜也没见到他的人影,他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