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误会(2 / 2)

一旁的管家捂住寇夫人的嘴,瞧瞧看了寇骁一眼,或者神色晦暗,显然在发怒的边缘。

寇骁放开手,对管家吩咐道“夫人最近身体不适,精神不太好,你送她回房吧,多派几名伶俐的丫鬟伺候她,以前的那些太不尽心了,换了吧。”

老管家应诺一声,喊了两名婆子来,一左一右拖着寇夫人回了后院,厅里的人不是高官就是寇家姻亲,见到这一幕内心波动起来,想着这一幕就是寇将军与王爷有染的实锤了。

不过大家也不惊讶,除了对寇夫人生出一点同情心外,也没什么好说的。

场面一度有些尴尬,李煦干咳两声,朝上首的老太爷做了个揖,“是本王疏忽了,本王家中无女性长辈,身边也没个得利的女官,忘了事先与寇夫人交心,事出突然,寇夫人一定吓坏了。”

老太爷挤出笑脸陪着不是“不不不,是寇家家教不严,婚事原先知会过儿媳的,只是她不太愿意,毕竟她也出身王府嘛。”

大家这才想起来,寇夫人是上位封王的嫡女,身份也是很贵重的,与顺王还是表亲,按理来说,这算亲上加亲了,等等那顺王和寇将军的关系不敢想不敢想。

大家齐齐表示对寇夫人愤怒的理解,换做是他们家发生这种事,肯定闹的更大,怎么可能真让家里断了血脉,也就是顺王和寇将军如此,才没人敢置喙。

聘书下了,聘礼也清点完毕了,寇府宴请了宾客,算是订婚宴,李煦坐在首位,寇老太爷与寇骁分别坐在他左右的位置上,到场的几乎都是南宾客,因此没人敢提一句,让准王妃出来露个脸。

李煦端起酒杯给大家敬酒,言语诚恳地说“本王能有今日,全靠各位鼎力支持,未来的日子里,希望大家同心协力,本王保证,一定能让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平日里,大家若有难处也尽管与本王提,不必拘谨。”

众人起身,对李煦又是拜谢又是作揖,真心将这话听到了心里。

李煦又倒了一杯酒,朝着寇骁说“这杯酒本王敬寇将军,多谢寇将军为南越所做的一切,没有如此强军,南越走不到今日,本王也不可能安然活到今日,百姓更不可能过上安稳的日子,寇家军所做的贡献与牺牲,必须让所有人铭记于心。”

寇骁嘴角动了动,与他碰了杯,仰头一口喝光酒,他回道“我也要感谢王爷,让末将有机会放开畅饮,不醉不归。”

众人感慨,在顺王没来前,南越粮食年年短缺,别说酿酒,就是吃饱饭都难,当然,他们贵族世家不缺这点粮食,可总没这样畅快。

“第三杯敬大家,今日是本王与寇府定亲的日子,也是本王的人生大事,能得到各位的支持本王不胜感激,稍后本王会让人选好婚期,到时候也请众位光临喝杯喜酒。”

大家偷偷瞄着寇将军的脸色,见他居然没反驳也没生气,只是一副不自在的模样,于是没敢大肆夸赞,只是默默地喝下这杯酒,否则凭着他们的口才,怎么也要奉承一番天作之合比翼双飞什么的。

这场宴并没有持续太久,一群人吃饱喝足后就各自离去了,李煦原本要和寇骁一起回去,被老太爷拦了下来,他瞪了寇骁一眼,对李煦劝说道“王爷,虽说你二人不必完全遵从成亲那套规矩,但该有的形式还是要有,这定了亲的双方在成亲前是不能见面的,寇那个,骁儿还是留在家里帮忙准备婚礼的事情吧,他是家中的顶梁柱,没他主事不行。”

李煦虽然不舍,但也表示理解,“完全不见面不太可能,毕竟公务还是要办的,不过寇将军最近就住在寇府吧,也多陪陪长辈。”

下人们目不斜视,以为是老太爷想借机将寇将军喊回来住,心里有些不以为然,等王爷成了亲,彻底没了后顾之忧,将军还不是追着顺王去了

寇骁也没反对,家里确实有不少事要安排,虽然两家离得近,嫁与不嫁区别不大,但家里的庶务还是要在他成亲前分派清楚,免得事后闹出纠纷。

看着李煦离开,寇骁在门口站了片刻,耳边传来老太爷不悦的冷哼声,“人都走没影了,还有什么可看的才这分别几日就受不了了”

寇骁耸耸肩,指着门口的大狮子说“让人给这两座狮子绑上红绸,门口的红灯笼也换更新更大的,对联贴新的,也趁此机会把寇府修缮一番吧。”

老管家一一记下,这些事情不用老太爷同意,都是应该办的。

老太爷早就想把寇府修一修了,但家里余钱不多,以前还惦记着孙子要娶媳妇,孙女要出嫁,都是要花大钱的地方,因此没敢动,如今看看那满院子的聘礼,他还有什么可反对的。

他绕着满院子的箱子走了一圈,这个摸摸那个看看,又把礼单看了一遍,啧啧称赞“顺王确实能干,他刚来南越是穷的叮当响,才三年时间居然能攒下如此多的钱财,而且这三年,他还花出去多少金银啊。”

寇骁瞥见一个眼熟的箱子,再看里头熟悉的珍宝古玩,知道是从避风岛搜出来的那些,而且李煦挑挑拣拣了几箱出来,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其中两箱说要留给小公主当嫁妆,剩下的大概都在这里了。

老太爷依依不舍地将目光从这些箱子上挪开,与寇骁商议道“咱们寇府财薄,想翻倍送嫁妆是不太可能了,不过这些东西你都可以带走,还有原先给你存的那份聘礼,也添进去,勉强不会太难看。”

寇骁摇头说“这些东西,您挑些喜欢的留下,再变卖一部分,换成寇家军的铠甲,还有,家里的那部分就不用给我了,留着将来妹妹们出嫁用。”

老太爷皱着眉头反驳“这怎么可以本来嫁妆就不多,还要变卖,等送嫁妆的时候可是要绕全城的,太少了我寇府脸上也无光,你别小看这些俗物,你在王府底气足不足就全靠这些了。”

寇骁哭笑不得,“祖父,您想岔了,我寇骁在王府真不用靠这些,养家糊口是王爷的事情,我只负责保家卫国。”

老太爷摸了下脑袋,心想也对,他孙儿是大将军呢,领着数万寇家军,哪是那些后宅女子可比的。

可越是这么想,他就越不是滋味,他好端端的孙子,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怎么就想不开去嫁人呢娶个媳妇回来不好吗

不过这事情已经不可能改变了,老太爷不费口舌去争辩,他瞪了寇骁一眼,甩袖离开,“随你吧,反正我也不怕丢人了。”还有什么比孙子和王爷有一腿更丢人的事呢

外头的百姓虽然没敢嘲笑他俩,可心里指不定多鄙视呢,也亏得他二人身份贵重,换成普通人家,早被家里乱棍打死了。

“还有,你母亲那还是多去劝劝,总不能一辈子关着,而且她疯疯癫癫的闹,家宅不宁也不是好事。”

寇骁正色说“是,孙儿知道了。”

李煦回到王府,瞧见纪韩宇和张曜在府里等他,便留他们在家里用晚饭,顺便还请了一些亲近的官员和钟、谢、田三家的当家人。

纪韩宇找机会把他们商议好的事情告诉李煦,诚心诚意地说“王爷给了寇将军委屈,总要给点补偿,就当博君一笑也好。”

李煦笑着摇头,“不用如此,此事我与寇骁已经达成一致,不会委屈了他的,就算是委屈,也是他愿意的。”

纪韩宇没料到他会反对,继续劝道“将军乃性情直爽刚毅之人,确实不太可能觉得委屈,但下官们也想当面与他庆贺,让他知道我们的诚意。”

李煦模棱两可地说“等成亲后再说吧。”等他们知道,自己成亲娶的是谁,应该就不会有这个提议了。

不过这个提议也挺好的,光明正大地将寇骁介绍出去,也是给寇骁正名和长脸,等成亲后可以考虑再办一次。

杨公公听随从复述了这一日的热闹,又听说了那一箱箱贵重十足的聘礼,疑惑地问“王爷当初没带多少钱财出宫,据说一路南下也花光了所有钱财,如何能在三年内积攒到如此多的财富”

那随从小声说“外头的百姓都说王爷经营有道,很能赚钱,而且您忘了,寇家军曾经攻打海贼,应该是缴获了不少好东西。”

杨公公并不觉得顺王能赚多少钱,而且就算有也多半是下头人孝敬的,顶着顺王的名头,百姓总不好与王府争利,就显得顺王做生意极容易,如果不是这层身份,谁会让着他

“里头应该有寇家暗暗资助的一部分,反正最后都是要给寇家女的,先拿出来给王爷做面子对双方都有利。”

“也有道理,寇家在南越强横了数百年,又是将军世家,肯定积累了不少财富。”

杨公公倒是不眼馋这些,他追问道“你可见着那位寇三娘了相貌如何果真怀孕了”

随从摇头道“压根没瞧见人,也不知是当地风俗还是怎滴,并没人要求准王妃露面,也许是顾忌着她的身子吧,毕竟都那样了,露面也不太好看。”

“算算日子,也快要生产了,王爷应该会在她生产后再成亲,就不知这一胎是儿是女,不如咱们再等些日子,若是王爷生下嫡子,咱们也好回去报喜。”

“您说的对,宫里多年没有新出生的皇孙了,皇上知道了一定很高兴。”

杨公公笑了起来,他到不觉得皇上会有多高兴,而且封王的嫡长子是要送到京城抚养长大的了,以往许多父子间就是因此反目成仇的。

想想也能理解,好不容易盼来的儿子,要送到京城为质,说不定被养成什么性子,谁乐意呀尤其像王爷这样爱的深切的,哪里舍得哟

262你想横刀夺爱

李煦并不知道杨公公在想什么,不过这次他没有太防着对方,只派了老七给他做车夫,随他去哪。

杨公公也表示理解,王府要办喜事,刘树肯定忙翻天了去,根本抽不出时间陪自己瞎逛,而这个新车夫,脚是坡的,长的也丑,更重要的是闷不吭声,一棍子下去打不出一个屁来,实在无趣。

不过很快,他就不在意这些了,他发现每到一个茶馆酒楼,议论最多的就是王爷娶亲的事情,每个人都用一种隐晦的表情诉说着这门亲事,杨公公以为那是因为准王妃是个再嫁女的原因,还对王爷的眼光表示怀疑。

除此之外,聊的最多就是南越书馆与南越书院,无需多打听,杨公公就知道了这两个地方在哪。

他带着随从去了位于郡守府附近的书馆,一眼就看到了立在大门外的石碑,凑近一看,全是各家各户捐书的记录,他与随从嘀咕道“还以为是王爷花钱买的书籍,原来是各家捐出来的,肯定是迫于王爷的淫威,否则谁家愿意将藏书献出来。

没想到王爷看着和气,居然也有雷霆手段,你瞧,南越这些贵族世家被管的服服帖帖,非但不敢与他争利,还得拿出家藏典籍给王爷做善事。”

他们进去走了一圈,也借了一本书看,然后被一个少年拦住了去路,那少年穿着打补丁的布衫,腼腆地问“这位爷,您需要人读书或者抄书吗”

杨公公愣了下,问“你是书生”

“只是能读能写而已,算不上书生,不过明年小生就能从学校毕业了,若有机会入南越书院读书,应该就能算上书生了。”

杨公公余光瞥见有人拿出两文钱让一名老书生读书,就知道这少年是做什么的了,他顿时有些鄙视,大燕以士为荣,学子们本该穿着体面端坐雅室,如这般为了两文钱而出卖学问的实在不雅。

“不必了,大爷我识字。”

少年面色如常,只说了句“叨扰了”就转向下一位客户。

杨公公在书馆里坐了半天,将这里头的规矩摸了个透,越发看不明白顺王建这书馆的用意,说是用来笼络民心的吧,又得罪了世族,得不偿失,说是为笼络学子书生的吧,又让低贱的贫民自由出入,甚至让学子给贱民读书抄写,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第二日,他又去了南越书院,书院已经初具模型,从外头就能看出是个极大的院子,有高高的围墙围着他看不到里面,他顺着围墙走了一圈,感慨道“南越地广人稀就是好啊,如此大的面积在京城就是王公贵族也买不起。”

随从附和道“您也说这里是南越了,哪能和京城比”

站了会儿,杨公公看到一个老爷模样的人从大门出来,身后跟着一串人,他正对着大门指指点点,显然是这里的主事。

他问老七“那位老爷是谁”

老七只一眼就认出那人是寇家老太爷,犹豫了下,觉得没什么好隐瞒的,便告诉了杨公公。

“原来是他,这位老太爷瞧着身材健硕,精气十足,怎么他没当寇家军的将领反而让孙儿领军呢”

这事全南越的百姓都知道,老七含含糊糊地回答“老太爷年纪大了,没有寇将军年轻啊。”

杨公公想起朝廷里那些年过半百的老将军,对此不置可否,不过这是寇家的事,与他无关,与朝廷也无关。

“那他为何在这儿”

“王爷让老太爷管着书院的建设,他应该也会是这书院的第一任山长。”

“嘿,这就奇了,一个武将世家的老爷子居然当起了文人,难怪他当不了将军。”杨公公自诩了解了事情的真相,脚步一转,朝着寇老太爷走去。

李煦在家也没闲着,一大早刘树就送来了几个好日子让他选,最近的一个是两个月后,其余的基本都在年底十二月,还有一个在明年三月。

他指着三月的那个日子问“小刘,你把这个日子放进来是什么意思”以刘树对他的了解,应该知道他不可能选个这么远的日期。

刘树赶紧解释道“王爷,这是几位大师算出来的接下来两年内最好的一天了,大吉中的大吉啊,奴才实在舍不得划掉,就一起呈上来了。”

李煦指着最近的那个日子说“就这个吧,十月是秋高气爽的日子,不冷不热,再好不过了,三月春雨绵绵,不喜欢。”

刘树连连点头,“您考虑的是,奴才这就安排人写请帖。”他早知道会是这个结果,也没再劝。

刚转身,后头李煦把人叫住问“那位寇三娘子的预产期是哪天来着”说是十月怀胎,但他知道女人生孩子其实是四十周,提前推后都有可能,如果刚好跟婚期撞了,他只好让“寇三娘”早产了。

“应该是九月下旬,如果从时间算,刚好出月子呢。”

李煦皱着眉头算日子,发现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满月的时候他上哪儿找个同样大小的婴儿给大家看总不能借一个来吧

“孩子能难产吗”

刘树吓了一跳,差点维持不住面上的微笑,这是很不敬业的,他规劝道“王爷,从长远利益来看,这个孩子还是有必要存在的,您要是不想随便找个婴儿替代,不如就将小白带出去。”

“小白都好几个月大了,任谁一眼就能看出来不是刚满月的孩子。”

刘树咬着嘴唇反驳道“您的新娘难道不是一眼就能看出不是个女子么”骗都骗了,还差这个么

李煦顿时有种挖了坑自己跳的忧伤,“你说的对,就当大家集体眼瞎了吧。”

很快,许多人家陆陆续续收到了王府的喜帖,喜帖做的极其精致,大红色的硬纸卡,上头印着金色的云纹和牡丹花,一朵仿真的红花下缀着流苏,是现代最烂大街的款式,也是最经典的。

喜帖上新婚夫妻只写着李煦的大名以及寇氏,并没有具体写出寇三娘的名讳,大家默契地以为是王爷不愿意写上,也可能是为了不让寇将军更伤心。

不管如何,接到帖子的人家都开始发愁该送什么贺礼,送的太好,怕刺了寇将军的眼,送的太差,怕配不上顺王的身份。

于是接下来的一阵子,全城的古玩铺子珍宝铺子生意极好,天天挤满了客人,而且大家到了店铺,免不了问一句“你家打算送什么呀哎呀哎,这个好哎哟喂,怎么我们想到一块儿去了”

杨公公与李煦说了要留下来喝喜酒的事情,李煦自然答应,不管他出于什么目的,喜事总是越多人参加越好的。

不过迎亲那天得派人将杨公公支开一会儿,别让他看到新娘的面容,否则这个谎就瞒不住皇帝了。

李煦不怕日后皇帝发现真相,只要把亲事办了,仪式走完,寇骁就是名正言顺的顺王妃,谁也别想取代了他。

这天,张曜带着一份厚厚的折子来见李煦,人逢喜事精神爽,最近李煦总是一副春风得意的模样,张曜大着胆子打趣道“提前祝贺王爷双喜临门,您这两份礼差点掏空了下官的家底。”

李煦随手拿起桌上的翡翠镇纸丢给他,“那这个赏你了,卖了换点钱吧。”

张曜急忙双手接住,抱着欣赏了片刻,“多谢王爷赏赐,不过您赏赐的宝贝,下官就是喝西北风也不敢卖,得留着当传家宝的。”

李煦笑骂道“如果你用心做事,将来要什么赏赐没有一个镇纸而已。”

张曜把东西收进怀里,将折子递上去,“那您瞧瞧下官这份策论写的如何,不足之处,还请王爷指点。”

李煦一边看一边问他几个问题,看得出来,张曜是详细斟酌过的,考虑的相当全面,从选人到用人到管理都考虑到了,甚至连最坏的结果也想到了,还有解决方案,是份非常完整的策划案。

李煦毫不吝啬地夸赞道“你考虑的非常周到,这些都是你一个人想出来的”

“下官不敢欺瞒殿下,这内容有些是纪大人帮忙提点的,也有一部分是吴进帮着出主意的,下官还有个请求,望王爷恩准。”

“你说。”

“下官想聘吴进做副手,这孩子努力上进,脑子也灵活,下官想放他出去历练几年,若能做出点成绩来,将来一定能做个好官。”

李煦对吴进也是满意的,只是他年纪小,他原本想让吴进跟着纪韩宇多学几年,他高,将来前程不会差。

他如实说“吴进是本王给纪韩宇准备的学生,你想横刀夺爱,可问过纪大人和吴进了”

“下官问过了才敢对您说的,纪大人虽然不舍得,但也知道,雏鹰只有放出去才能迅速成长,吴进一直以来不是跟着您就是跟着纪大人,虽然身无官职,但所有人都高看他一眼,对他阿谀奉承也不少,这对他来说并非好事,他年纪小,定性差,长此以往,容易骄傲自大,到时候再想改正就难了。”

李煦还真没考虑这些,他看到的是吴进吃苦耐劳的一面,确实忘了,在他这个年纪,如果身边都是对他毕恭毕敬的人,确实容易心生骄傲。

“他自己愿意跟你”李煦还是很明主的上司,如果吴进自己不愿意去,他也不为难。

“是的,他愿意,他与纪大人不同,纪大人满腹才学,背景深厚,即便如此,他上位也是有不少流言蜚语的,吴进将来如果要进入官场,官职低了他自己肯定不乐意,官职高了才不配位,别人也未必会信服,不管哪个,对他都是不利的,如今趁着他年纪小,送出去历练历练,在没有您与纪大人的关照下,让他闯一闯,将来才能成器。”

李煦承认他说的很对,不过就像他说的,吴进年纪小,这个年纪的孩子本该坐在学堂里无忧无虑的学习,单独放出去,真的能适应吗

李煦念头一转,自己忍不住笑了起来,他怎么忘了,吴进本来就是个小乞儿啊,更小的时候就四处流浪了,外头的生活对他来说应该更自在吧

“行,吴进就交给你了,希望几年后你能还本王一个惊喜,还有,多派两个人跟着他,别让人欺负了去,好歹是我王府走出去的人。”

张曜急忙保证,“您放一百个心,下官肯定将人照顾好,而且他也不是好欺负的,下官可没少在他手上吃亏。”

李煦好奇极了,张曜多圆滑的一个人,怎么会被一个小孩欺负呢“本王不信。”

张曜摸着胳膊上的牙印抖了抖,说“是真的,这小子发起狠来跟狼崽子似的,都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大概就是这个理,他那不怕死的劲头,啧啧”

李煦回忆起第一次见到吴进的场景,那个穿着破烂,满身泥土的乞丐儿跑来告诉他小公主的下落,并且谢绝了重赏,坚持要留在他身边,没想到如今变化这么大。

“那肯定是你先欺负他了。”李煦毫无条件地站在了自己人这边。

张曜讪讪地笑着,不敢反驳,王爷说是那就是吧,反正这人以后就在他手底下讨生活了,总能将过往的账一一算清楚。

263这是我养的闺女

夜幕降临,王府里李煦正在吃晚饭,饭桌上只有他和小公主,少了个话多的寇骁,顿时冷清了许多。

小公主对即将到来的婚礼格外期待,因为李煦将自己的计划一五一十告诉了她,小孩子的好奇心总是格外重,恨不得明天就看到现场直播。

“父王,今日钱婆婆问,您大婚那日我要穿什么衣裳。”

李煦给她盛了碗汤,逼她喝完,说“这点小事刘树会解决的,不用你烦恼。”

小公主又问“那我那天可以请好友来喝喜酒吗”

李煦正在喝汤,听到这话差点喷了,“你为何有这种想法”

有小学生在父亲娶后妈的时候请同学来参加婚礼的吗按李煦的想法,小公主那天捧着花当花童就好,怕她心理难受,他也有交代几家交好的将同龄小孩带来。

但这意义不一样,前者是以小公主朋友的身份来的,后者是以亲戚朋友家属的身份来的。

“您要娶寇叔叔了,以后他就是王妃了呀,我得告诉大家一声,免得他们以后上门喊错称呼。”

小公主说的理直气壮,李煦不知该如何反驳,不过也不需要反驳,反正最后结果都是一样的,用他的名义请人和用小公主的名义请人没区别。

但收到小公主请帖的人家却不这么想,他们同样没见过子女在父亲婚礼时宴请同伴的。

冯家,冯夫人收到请帖喜出望外,对丈夫说“你瞧瞧,咱们女儿多受小公主看重啊,竟然单独给她送了帖子,这说明她把咱们女儿当朋友呢。”

以冯少棠的身份,他最多携带妻子参加婚礼,不可能全家都去,这份请帖确实能给他长脸。

因为谢家被王爷重用,冯少棠如今对夫人也温和多了,家里的美妾送走了大半,像个浪子回头的好丈夫。

不过冯夫人知道,这些改变都是因为娘家的缘故,或者说是因为顺王的缘故,她激动地说“既然小公主正经邀请了我们女儿,那她也要单独送份贺礼的,该送什么好呢”

冯少棠皱着眉头,小孩子送礼本来很好解决,但那天是王爷大婚,他们的贺礼都是给王爷和王妃的,小孩子送的到底该给谁

冯少棠压低声音吩咐“你有空带闺女上门去打听打听,小公主与寇家那位处的如何,是真心祝贺还是想闹场,这可马虎不得,咱们闺女可不能被利用了都不知道。”

冯夫人吓了一跳,“不会吧,她她能怎么闹那可是王爷看中的人。”

“皇家子孙,谁知道呢,听说这位小公主箭术了得,马术惊人,全城同龄的孩子无论男女都比不过她,这样养出来的女儿脾气肯定大,做出任何事都不奇怪。”

冯夫人想想也觉得有道理,赶紧让人给她梳妆,“我先去另外几家问问,肯定不止女儿一人收到帖子。”

李煦并不知道小公主在外的名声有多彪悍,在他眼里,女儿再乖巧懂事不过,温温柔柔,知书达理,对下人对朋友都一派真诚,有时候他也会骄傲看看,这是我养出来的闺女呢

因为皇帝特别关注小公主,杨公公来南越也特意拜会过她,送上礼物,表达了皇帝对她的关切和思念,把小公主都说哭了。

杨公公自然把这一幕记下来,等着回去告诉皇上,定然能唤起皇上的祖孙之情,人年纪大了,就越发喜欢小孩,杨公公等着小皇孙出世,也是因为这个,皇上知道顺王有子一定会高兴的。

而让皇帝高兴就是他们这些太监的最高职责,说不定他老人家一高兴,就提拔自己了呢

小公主事后与李煦邀功道“父王,姝儿表现的怎么样”

李煦瞅着她半大的年纪,心想这娃真是聪明,这么小就知道演戏糊弄人了,她偶尔确实会想起皇爷爷,但要说有多想肯定是不可能的,毕竟皇帝算起来还是她的杀母仇人。

提起母亲,李煦小心翼翼地问“姝儿会想母妃吗”

小公主面色一变,紧紧抓住李煦的手,“父王为何如此问”

“别紧张”李煦安抚地摸着她的脑袋“父王就是随便问问,毕竟你还是孩子,没有母亲在身边,父王又忙,说不定会觉得孤单。”

小公主松了口气,重新展露笑容,“不会的,姝儿怎么会孤单呢姝儿有夫子,有玩伴,还有这偌大的闽州城随我闯,每天都开心极了。”

玩才是孩子的心性,李煦很少过问小公主在外头玩什么,只要安全就好,听她这么说,心里也放心些,否则他深怕小姑娘会因为幼年丧母产生心理阴影。

又过了一日,李煦收到了叶长青传来的消息,他已经成功混入城里,但城里时刻都有士兵巡逻,不许百姓出门半步,他暂时没能与秦祖新他们汇合,只把城中情况汇报回来。

安庆平顶着钦差的名头早在半个月前就顺利进城,然后找到叛军的首领,言辞恳切地说一定会严惩犯官,保住他们的军衔,让他们稍安勿躁。

士兵们不可能真心想反社会,都是被逼的,如今有人保证会惩罚恶官,还能保住他们的军衔,这条件怎么不诱惑人

叶长青在信中说“安大人率一千羽林军而来,进城时只带了两名随从,但他从叛军处离开时带走了足足五千兵马,气势汹汹地去郡守府抓人。

原本叛军只是围了官府,不许百官出入,并未大开杀戒,安庆平的到来让那些大人们看到了活着的希望,以为事情终于能落下帷幕,但未曾想到,安大人进入府衙后,让士兵将所有官员缉拿,当场宣判陈大人的十大罪状,条条都是灭门大罪,陈大人自然不服,声称自己是被郡尉隐瞒,而且这军饷克扣一事是从京里开始的,到了颍川所剩不足一半,他就算有罪也绝对不足以抄家灭族。

安大人无视他的辩驳,连证据都未出示,当场斩杀了陈大人,陈大人一死,其他官员都吓坏了,说是愿意倾家荡产补齐士兵们历年所拖欠的军饷,叛军本来要的就是钱,他们之前抢了一些,如今再拿一些也就知足了,毕竟没人想造反。

不过安大人却说,此事并非银钱补齐就完事的,必须从上到下查清楚,他奉皇命出京,就是要查清此事,揪出所有私拿军饷的官员,严惩不贷,给将士们一个交代。”

李煦看到这,心里却想如果安庆平当真是如此大公无私的人,那他绝不会一来就杀了那位陈大人,两家没有直接的仇恨,但中间连着宁家,没仇也变有仇了,为此他更应该拿出证据来才对。

可见安庆平那一刀砍下去时,还是公报私仇的成分居多,再说要查清此案的话,就不那么中听了。

果然,叶长青在信中写道“安大人派人查了历年账簿,也问了上百份的口供,查了半个月,最后将矛头指向薛家与宁家,并且未经查证就将消息公布出去,在当地引起轩然大波,不止军士激愤,百姓的情绪也异常愤怒,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联名上书,要让皇上严惩薛宁两家,还政治清明。”

李煦看完信,让人去将寇骁请来,事关军务,也无所谓规矩不规矩了。

寇骁来的极快,进门飞快地扑倒李煦,对他又啃又咬,像一只离家多日的大狼狗突然回家见到主人。

李煦被舔了一脸的口水,嫌弃地推开他,“别闹了,脏死了。”

寇骁堵住他的嘴,用舌头缠着他,用牙齿咬着他,才不管脏不脏,反正不让他亲个够,他绝对不起来。

两人亲着亲着,身上都着了火,李煦惦记着正事,而且这可是在书房,虽然刘树在寇骁进门时就已经退出去了,虽然门也关上了,虽然刘树肯定会把门外的侍卫都赶出院子,虽然好吧,反正周围都没人了,那就

寇骁看出他的屈服,很快让人抱到软塌上,几日没见,两人都有些激动过头,屋内的温度直线攀升,直到夜幕降临,书房的门才从里打开。

刘树亲自守在院子外,听到声音低头走过来,问“王爷,可要传膳”他心想,这么久了,又是剧烈的体力运动,王爷肯定饿了。

寇将军真是不知节制,他是武人,体力自然更好,怎么能拉着王爷胡闹呢,王爷身体怎么吃得消

寇骁无视他脸上变幻莫测表情,吩咐说“先去取两套干净的衣裳来,我与王爷要沐浴,饭食也准备好,今晚吃点清淡的吧。”

刘树应诺,又问“小公主来问过一回,今晚可要一起用膳”

这次是李煦回答他,声音带着一点沙哑,低沉性感,“不了,跟她说,父王有紧急公务要处理,让她自己先吃。”

李煦忙起来的时候是不分日夜和三餐的,小公主也习惯了,乖乖地自己吃饭,直到临睡前才听说寇将军回来了。

李煦被寇骁抱着去洗了个澡,然后吃了晚饭,两人才坐会书房谈事情,不过这次没在外书房,而是在主卧隔壁的小书房。

反正李煦觉得,他未来几天大概都不想踏进外书房一步了,也不知道下人瞧见里头乱糟糟的情景会不会浮想联翩。

“快看看,这是小叶送回来的信,他说颍川局势暂时还算稳,不过趋势算不上好,安庆平果然开始作妖了。”

寇骁赖在他身边看信,他穿着短袖衬衫,扣子只扣了一粒,露出一大片胸膛,这衬衫是李煦定制的款式,用来家里穿的,寇骁看到了非要一模一样的做一件,还有李煦的短袖套装也都被他仿制了几套。

在屋里时,他们也习惯了穿短袖裤衩,天气热,李煦作为经历过现代高温考验的人,并不觉得难受,寇骁就不行了,本来就是火力壮的大小伙,哪怕坐着不动也会出一身汗,因此格外喜欢李煦做的衣裳,凉快。

寇骁迅速看完内容,眉梢挑了挑,露出个不悦的表情,“这安庆平是想借此机会除掉宁家吧可是他为何要把薛家扯进来薛太尉位高权重,哪里是他动得了的他这不是自取灭亡吗”

李煦一时猜不透这其中的关键,想着是不是薛家也得罪过安庆平,所以他想一次性解决这两家,如果他真这么想,只能说他智商堪忧。

“他能成功吗”李煦问。

“如果他胆子够大,还真有可能成,几万士兵兵变不是最严重的,颍川城的百姓有好几十万,如果百姓集体闹着要朝廷给个说法,甚至指明要处理薛宁两家,朝廷也会陷入两难之境。”

李煦了然,就算这件事与这两家无关,但百姓不会信,他们只会以为朝廷要包庇高官,只要安庆平再引导舆论,煽动士兵和百姓的情绪,朝廷迫于压力,可能真的会顺应民意。

“这应该就是安庆平的目的了,杀陈大人只是随手而已,也是给宁家一个警告。”李煦不得不说,安庆平够狠,也够大胆,应该也有足够的谋略,是个狠人。

寇骁换位思考,如果是自己对付仇人,是否会用这整座城的百姓做个局,达成自己的目的,不过他阅历始终比不上在朝廷沉浮几十年的老狐狸,应该很难做到尽善尽美。

如果换成李煦他要报复一个人应该不需要这么大费周章。

李煦听他这么说,握住他的手,摸着他掌心的老茧,说“其实要看是什么样的仇恨,又是什么样的环境,如果我是安庆平,我压根不可能把女儿嫁入宁家,成亲前居然连成亲的人是谁都没查清楚就胡乱嫁了,这场事故他也要负一部分的责任。”

“听说安庆平挺宠爱这个女儿的,应该是大意了。”

“不管如何,他要做的不仅是报复宁家人,而是将女儿接回来,可我似乎并没有听说安小姐回家的消息。”

寇骁在京城也有密探,他也摇头说“是没有回去,据说是安小姐自己的意思,也不知道她怎么想的。”

李煦没见过这位安小姐,也不想知道她要做什么,“颍川不能成为安庆平报仇的工具,那些士兵和百姓更不能成为他利用的对象,本王这就给叶长青写信,让他想办法把安宁两家的仇怨宣传出去。”

“有用吗”

“一步一步来吧,我们的人不多,能做的事情也不多,先看看效果再说。”

“不如直接杀了安庆平,他野心勃勃,又满心黑暗,这样的人留在朝廷不是好事。”寇骁以前不会管朝廷上有什么样的官员,但和李煦在一起久了,渐渐的也会想要政治清明,天下太平。,,,859821378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