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慈悲(1 / 2)

255慈悲

“快快快,这里有孩童生病了,快叫医匠来”瑞金寺里,新来了一批灾民,一对老夫妻带着孙儿千辛万苦走到这里,再也撑不下去了,倒在地上,他们怀中还抱着一个发烧的小男孩。

有民众自发地将这一家三口抬进寺庙,然后飞奔去请医匠来。

严琛背着药箱跑来,他一脸憔悴,已经在这寺庙里呆了快十天了,总共没睡几次觉,这些灾民长途跋涉逃难而来,身体多少都有损伤,严琛带着三名医匠驻扎在这,着实忙碌了好些天。

先看过那个孩童,严琛见他骨瘦如柴,知道这多半是饥饿和寒冷导致的伤寒,把了脉,写下药方让随从去抓药煎药。

那随从不解地问“公子,伤寒的药锅里还有,不能直接端来喂他喝吗”

严琛摇头“不可不可,这孩童年岁小,那些药下的太重了,他喝不得。”

随从恍然大悟,急忙拿着药方去抓药,严琛让人端了凉水来,替男孩脱掉衣裳,给他擦拭身体,希望能给他降温。

另外那对老夫妻就由其他医匠诊断,过了一会儿,两人垂头丧气地过来,摇摇头道“年纪太大,身体损伤也太大了,就算醒来也活不了几天。”

严琛这几天见多了这样的生死离别,手中动作不停,平静地吩咐下去“那去慈幼局那边报备一声,等这孩童病好了就让他们过来接人。”

又过一会儿,随从端着刚熬好的药过来,严琛帮着一起把药灌进那孩童嘴里,也许是太久没喝水了,男孩并没有拒绝药液的味道,而是大口大口吞咽起来。

喂完药,严琛让人去端碗稀粥来,隔一刻钟又给他喂进去,肚子里有了食物,男孩慢慢转醒了,看到一群陌生人围着自己,小声地哭了起来。

严琛自己还是个少年,不懂得怎么照顾小孩的心情,虎着脸说“别哭了,你祖父祖母千辛万苦把你带到这里,你若醒了就去看看他们,能多一眼是一眼。”

三岁的孩童本不知生死为何物,但这段日子一路走来看到的实在太多了,已经懂事了。

那对老夫妻最终没能熬过三天,去世前回光返照醒了一会,抱着孙子许久说不出一句话来,他们死后,这个仅三岁的孩子该怎么活啊。

严琛大概知道他们放心不下,让人将慈幼局的人提前喊来,当着老人家的面说“你们不用担心孩子的将来,在南越,凡事孤儿皆可由官府抚养长大,他十岁前只需要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还能读书识字,如果他肯努力,将来慈幼局会给他安排工作,你们可以将自己的家族信息留下,等他长大,也可以去寻找你们的家乡和亲人。”

两位老人热泪盈眶,一连说了几个“好”字,并且留下遗言“以后他一人独活,就不要让他去寻找家乡了,他的亲人都不在了,没必要,他原名叫王小庄,希望你们给他改个名字,以后告诉他,他不是被家人遗弃的孩子,是我们无能,再也照顾不了他了

如果有遇到好人家愿意收养他,你们就送他去吧,我的儿啊”老人一声悲戚的哭喊,抱住孙儿的手突然一松,人也没了气息,他的老伴艰难地爬过来,干枯的手掌摸了摸孙子的脸颊,对周围的人磕了个头,然后也随老伴去了。

男孩呆呆的看着这一切,仿佛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又应该知道一点,他没有哭,只是呼吸忽然急促起来,人抽搐着倒下。

“不好,他脉象很乱,看样子是刺激过度了”严琛急忙将他抱回床上,给他施针,又灌了一碗药,这才让他平复下来。

李煦站在门口许久,他不是软心肠的人,但这样生离死别的场面依旧让人心酸。

寇骁揽住他的肩膀,给他无声的支柱,李煦回神,淡淡地说“走吧,去拜会方丈大师。”

这几日,源源不断的灾民送上山,已经把瑞金寺挤满了,连大雄宝殿都腾出来安置灾民用了,李煦收到消息,说瑞金寺不可能再接收灾民了,便亲自来了一趟。

有小沙弥带着李煦二人去了主持的厢房,李煦敲门而入,见里头坐着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和尚,正低头写着什么。

听到声音,他头也不抬地说“王爷恕罪,老僧还有点事,您二位自便。”

李煦见他在忙,没有上前打扰,而且打量着这间厢房,非常简陋的屋子,除了硬板床和一套桌椅什么也没有,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了。

但李煦已经知道,瑞金寺确实很有钱,据说粮仓打开后,堆积的粮食如山,不比官府的少,当初李煦鼓励开荒时,瑞金寺就把周边能用的荒地都围了起来,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弄成了良田,此老百姓更响应政府的号召。

寇骁一屁股往地上一坐,朝李煦招手,“王爷别傻站着,这老秃驴没有个把时辰肯定停不下来。”

李煦不想坐地上,可房间里除了床没有其他椅子了,便靠着寇骁坐下来,想问问这老和尚人品如何。

其实不用问李煦也能猜到,愿意捐出大笔粮食救助灾民,又腾出寺庙安置他们,忙前忙后,肯定是个和善宽容的人,真该做面锦旗来嘉奖他们。

他碰了碰寇骁,问“你与方丈大师很熟吗”

“算不上熟,只是以前经常打交道,互相认识罢了,”寇骁没脸说,以前寇家军实在穷的没饭吃的时候,他就会带着几千将士来瑞金寺化缘,老和尚虽然每次都会将他数落一番,但还是会让厨房给他们准备吃的,把他们喂饱后才赶人下山。

寇骁这次会把瑞金寺放在明面上,也是想给他们扬名,毕竟老和尚对寇家军有恩。

而且这时候官府缺粮,确实也找不出第二个大户了,寇骁便把主意打到瑞金寺头上。

半个时辰后,老和尚终于放下笔,转过身来念了声“阿弥陀佛,让王爷和将军久等了。”

李煦终于看清了他的脸,满脸沟壑,毛发全白,但一双眼睛很有神,是个慈眉善目的老和尚,他穿着一身青色布衣,打着补丁,看着是个很朴素的老和尚。

李煦没有接受他的大礼,请他坐下才把自己的意图说出来,“承蒙大师照应,这儿的灾民才能有口饭吃有地方住,大师慈悲为怀,本王应该亲自来道谢,还有就是,听说这里住不下了,本王来看看,之前住进来的四肢健全的灾民也可以先挪出去了,给后来者腾出几个位置来。”

“王爷尽管吩咐,瑞金寺都是一群没文化的和尚,不懂这些,您安排好,我们照做即可。”

李煦笑眯眯地称赞道“大师们果然都是慈悲为怀,等将来让他们给寺里的菩萨重塑金身。”

老和尚又念了一句“阿弥陀佛”,摇头说“不敢不敢,能救如此多民众,已经是莫大的功德了,菩萨知道了也不会介意的。”

李煦没和他打过交道,不知道他是否真的淡泊名利,不过能让寇骁信任的人,总归不会太差。

“方丈大师乃世外之人,确实不在乎这些,但该有的回报我们还是要给的,这份恩情要让大家铭记于心,此事了后,本王会昭告天下,让世人知道瑞金寺的慈悲。”

老和尚脸上有些笑意,那张皱纹横生的脸庞因为这个表情生动起来,越发慈眉善目,但很快又归于平静,“不必如此,我佛慈悲,我们做好自己该做的即可。”

李煦笑笑不说话,双方算是达成了共识。

从厢房出来,李煦去看了安置的灾民,过往的官员纷纷过来行礼,全被他制止了,“本王看看就走,你们忙你们的吧。”

看到严琛怀里抱着一个小男孩,他凑过去问“这孩子怎么了”

严琛看到他和寇骁,正要开口,就听李煦提醒说“叫我李老爷就好。”

严琛默默翻个白眼,低头看了怀里的孩子一眼,低声说“公子,这孩子刚失去亲人,有点认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睁开眼看到的第一个人是我,所以非抱着我不放。”

李煦瞧着那孩子精神不太好,身体也虚弱,就知道是受过苦的,刚失去亲人确实很可怜,不过严琛自己还是个孩子呢,哪里会照顾小孩。

“你若忙不过来,就再调几名医匠来帮忙。”如今全南越的医者,只要在外行医都需要去官府报备,这部分人李煦都交给严琛管,其他地方不敢说,但在闽州城,严琛还是很得前辈们看重的。

严琛摇头拒绝“还好,多数灾民是饥饿和风寒导致的体虚,多养几天就好,外伤也不严重,严重的也走不到我们闽州。”

那倒是,李煦有让各地乡镇派人在路上巡查,总能在路上捡到伤者或者是尸体,为了预防疫病传播,李煦要求他们及时将尸体烧毁,埋到公墓里,至于这些人是何身份,也来不及细查了。

“王爷所担心的疫病并没有发现,不过这种事小心为上,卑职会交代每位医匠仔细排查的。”严琛刚说完,怀里的小孩就轻哼了起来,李煦问“他怎么了”

严琛如临大敌般,回了句“应该是饿了”然后告了别抱着孩子跑了。

李煦对寇骁挤了挤眼睛,问“养孩子难吧”

寇骁抱着双臂站在一旁,冷漠地说“反正我又不养小孩。”

256抱大腿

见瑞金寺管理的有条有理,李煦也没多呆,很快就下山了,刚入城,就听王府下人跑着来汇报“王爷,雷大人那边有消息了,有人回来了。”

李煦和寇骁对视一眼,加快脚步回府,除非是紧急事情,否则他们之间的联系一直是靠书信,并不需要他们的人亲自跑腿。

刚进家门,就听到一声中气十足的婴儿啼哭,李煦脚步一顿,回头问报信的下人,“哪儿来的孩子”

那人拍了下脑袋讪讪地说“忘了说,他们回来是还带着一名几个月大的婴儿,也不知是哪里来的。”

李煦想到这世道,以为是他们路上随手救的,没太在意,进了客厅看到一群人正围着一个襁褓各种出招,始终没能将孩子逗笑。

“你们在做什么”李煦好奇地问。

刘树第一个冲过来,握住李煦的胳膊惊喜地说“王爷,快来看,好漂亮的小娃娃,就是爱哭的很,怎么逗都止不住。”

令有三个年轻人过来行礼,自称是雷大人的随从和寇家军,李煦不认识雷鸣的随从,但派出去的寇家军都有印象,便让他们起身说话。

“你们从何处归来是出什么事了吗”

那名随从掏出一封书信递过来,“回王爷,小人们是从桂林而来,当时大人救下了这名婴儿,不知该如何处理,又无人可收留,只好命我等将这孩子送回南越。”

李煦不解,一个中途救下的小婴儿而已,就算找不到收养的人家,给点钱肯定有人愿意养,怎么需要千里迢迢送回来。

他接过书信,先看了内容,才恍然大悟知道这孩子就是他们当初经过那个古怪的村子时救下来的,据说当时这个孩子都进了狼口了,硬是被抢回来的。

当时村民也在场,认为这样的孩子是不被承认的,必须要死,他的家人也不肯再要他,雷鸣无法,只好将孩子带走了。

这孩子的胳膊被狼咬了一口,流了不少血,雷鸣知道无人敢收养一名受伤的婴儿,就让队里的医匠将人治好,但他们北上后,经过了很长一段荒无人烟的地方,想送也找不到人送,于是就让人带回来了。

李煦看了一眼那个哇哇大哭的小娃娃,见果真长着一张可爱讨喜的脸,无法想象他的父母亲人竟然要置他于死地,好狠的心。

“男孩女孩”一旁的寇骁伸着脑袋问,听到是男孩,看到那张哭泣的脸,有些嫌弃地说“男子汉大丈夫,哭哭啼啼,以后肯定不成气候,赶紧送走算了。”

徐婶子赶紧抱着孩子哄,解释道“这孩子应该是饿了,而且这么多人围着,他害怕,将军是不懂小孩,这么大的孩子都是要哭的。”

寇骁不置可否,反正他不喜欢小孩。

李煦倒是对这个孩子挺有眼缘的,毕竟长的实在可爱,可见颜值这东西到哪都很重要,“给我抱抱看。”

李煦还没抱过这么小的孩子,这孩子出生没几天就被丢到山上,到如今也就两三个月大的样子,脖子都竖不起来,徐婶子手把手教他怎么抱,李煦乱了好一阵才学会。

也是奇了,孩子到了他手里反而不哭了,吸着手指头看他,一双大眼睛转啊转,圆溜溜的,像是在观察这个好看的男人是谁。

寇骁撇撇嘴说“这小子不得了,这么小就知道抱大腿,知道谁才是决定他命运的人。”

李煦大笑起来,综合自己的经验,解释说“我觉得他只是看我头上的玉冠好看而已。”

那确实是一顶异常精美的玉冠,正前端镶嵌着一枚虎型红宝石,小小的宝石雕刻成一只趴着的小老虎,有点可爱,他嫌弃太低龄不肯戴,是刘树非要说老虎寓意好,能辟邪,非要让他最近都戴着。

等小公主下学回来,也凑过去逗小宝宝,对方终于笑了,然后伸手握住小公主珠钗上的垂苏,轻轻晃啊晃,笑得无比得意。

李煦打趣道“看来这家里还是小公主的地位最高,最受欢迎。”

等将人遣散,寇骁小声问“王爷是想收养这个孩子吗”

李煦一愣,有些犹豫,说“也没很明确的想法,只是有点喜欢这个孩子而已,你喜欢吗”

寇骁板着脸摇头“不喜欢。”任何能分走李煦注意力的人或物他都不喜欢。

李煦随口说“那就再看看吧,也不是非谁不可。”

寇骁握住他的手情意满满地说“王爷如果喜欢收下就是了,我无所谓的。”

李煦抽出手斜了他一眼,“少来,这么违心的话你信吗”

“咳那,这孩子就不要了”

“送慈幼局吧。”

李煦越表现的无所谓,寇骁越是不安,等慈幼局的人来了真要把孩子送走时,他又不舍得了,毕竟有眼缘的孩子不是哪里都能找到的。

不过不等他发话,刘树和徐婶子先站出来了。

刘树说“奴才是个阉人,这辈子都不可能有后代了,原本想过些年再认养个义子,收个便宜儿子替奴才养老,正好这孩子来了,不如就给奴才当养子吧”

徐婶子说“我也想认领个男孩养,小丫没有兄弟,以后出嫁了娘家没有依靠怎么办有个兄弟万一在婆家受欺负了也有人上门说理,这孩子长的伶俐可爱,我甚是喜欢,不如就给我当养子吧”

寇骁把要出口的话吞了回去,他总不能和两个下人抢孩子,偷偷瞅了李煦一眼,见他表情平静,看不出是喜是怒。

李煦发愁地说“孩子毕竟只有一个,你们两个人想要,怎么分这次慈幼局收了不少孤儿,要不你们去瞧瞧,带回来养在府里也行。”

小公主在一旁扯了扯李煦的衣袖,问“父王,大家都要认个养子,姝儿能否也养一个”

李煦满头黑线,敲了敲她的脑袋,“别闹了,这是活生生的人,可不是玩具,不是养来玩的。”

“不是玩的,刘公公说他要个儿子给他养老,徐婶子说她要个儿子给小丫做兄弟,姝儿也想要个兄弟啊,姝儿可以养个弟弟吗”

“这”

小公主笑嘻嘻地抢先说“姝儿如果有弟弟了,父王是否就可以不成亲了”

李煦抱着小公主回房,关起门来问“姝儿,你老实告诉父王,如果父王要成亲呢,你高兴吗”

小公主认真想了想,回答说“应该不会高兴的,这么一来,父王就会有其他小孩了。”

“那如果父王要娶的人是你寇叔叔呢你寇叔叔不能生,不会有小孩的。”

“真的”小公主高兴地跳起来,“好啊好啊,那还是娶寇叔叔吧,这么一来,家里就还是咱们这些人,不会有陌生人住进来了。”

李煦虽然以前和小公主提过他和寇骁的事情,但小孩子对感情的看法并不直观,但一说两人要成亲,并且婚后不会生小孩,小公主就高兴了。

高兴过后,小公主纠结地问“那以后姝儿是否要喊寇叔叔叫母妃”她小鼻子皱了皱,不太满意地说“这样叫有点奇怪,我敢叫寇叔叔敢应吗”

李煦坏笑地怂恿她“你去试试不就知道了。”

当天夜里,吃过晚饭后,小公主扭扭捏捏地走到寇骁跟前,寇骁以为她还在纠结弟弟的事情,就听对方小声喊了句“母妃”

“”寇骁当场石化,僵硬的像个木头人。

听不到回应,小公主失望地说“寇叔叔果然不喜欢我喊他母妃。”

寇骁嘴巴动了动,看向一旁笑得前俯后仰的人,无奈地问“为何要喊母妃”

小公主眨眨眼,理直气壮地说“因为你要嫁给父王了呀,那不就是王妃了吗不喊母妃喊什么”

寇骁灵机一动,说“喊父亲或者爹爹吧。”

李煦笑声戛然而止,瞪着寇骁,恨不得让他把话吞回去,闺女是他一个人的,怎么能认第二个爹,就算是伴侣也不行。

小公主也叫不出口,跺了下脚跑了,寇骁吹了声口哨,瞅着李煦说“王爷放心,总有一天我会让她喊我爹爹的。”

李煦继续瞪他,“美得你,你既没生又没养,凭什么喊你爹爹”

寇骁深以为然,然后第二天回来时,带了一条长长的车队来,车上装满了箱子,不知里头装了什么。

等李煦从外头回来,这些箱子已经卸到了院子里,他惊讶地问“这么早就把嫁妆送来了”他可是连结婚的日子都还没定好呢。

王府的下人和寇家军只当没听到这么明显的话,低着头该干什么干什么。

寇骁凑到他耳边小声说“不是嫁妆,是我的财产,全都归入公中,自今日起,养小公主算我一份,咱们一人出一半钱,这么一来,她喊我爹爹就没问题了吧”

李煦后悔自己说话太快,给了寇骁可趁之机,可这些东西都是寇骁的,再运回去也不妥当,于是让刘树重新开一间库房给寇骁放东西,至于放入公中的话,他也无所谓,两人结婚后,财产共有,他的钱就是寇骁的钱,总归不会让寇骁吃亏的。

那孩子最终还是没送入慈幼局,但也没说认养在谁名下,就住在了王府后院中,白天由两名妇人照看,晚上徐婶子亲自带着睡,偶尔刘树也会带去他屋里睡,成了下人们的心头宝。

刘树请李煦给孩子取名,李煦甚至不知该给他用什么姓,最后一群人商议后觉得还是取李姓,这么一来,对外说是王府家奴也没人怀疑。

李煦随口一说“那就叫李白吧,希望他以后能成为大诗人,过的如大诗人般恣意风流。”

历史上有多少个叫李白的人李煦不知道,但出名的只有一个,就算将来真的还有个大诗人叫李白,谁会在意数百年前有个同名同姓的人呢

而且有没有唐朝这个王朝都不知道,历史也不知会往哪个方向发展。

257担忧